
根据公开案件信息,所谓“Telegram群”是指不法分子利用Telegram的加密通信功能组建犯罪群组,专门为境外诈骗、等团伙提供非法资金转移服务的网络黑产组织。其运作模式及危害如下:
一、犯罪运作链条
1. 层级分工明确
境外指挥层:通过Telegram群发布转账指令,以高额佣金(如转账1万元提成350元)招募境内人员^^。
境内操作层:
组织者:负责招募“卡农”(者)和“操作手”,如黄某等人通过工地工友发展下线^^。
技术支持:使用“蝙蝠”等二级加密软件传递具体操作指令,规避侦查^^。
执行组:“车手”在ATM取现,“看卡人”监视“卡农”防止资金被截留^^。
2. 资金清洗流程
涉案资金经“卡农”银行卡→多级账户拆分→虚拟货币/第三方支付平台→最终回流境外,单案洗钱规模可达数千万元^^。
二、技术规避手段
1. 通信隐匿性
Telegram群组实行“阅后即焚”,聊天记录自动销毁,增加取证难度^^。
采用“纸飞机→蝙蝠”双软件接力联络,剥离资金操作与指令传递环节^^。
2. 资金混淆技术
利用数字货币交易所和平台快速分流资金,部分团伙通过伪造“兼职”掩盖洗钱本质^^。
三、社会危害与司法打击
1. 衍生犯罪问题
大量诱骗未成年人参与,以“居家兼职”为名使其成为犯罪帮凶(如李某案)^^。
引发偷越国境、非法拘禁(控制“卡农”)等关联案件^^。
2. 司法惩处力度
组织者可能面临数罪并罚:如胡某因诈骗、组织偷越国境罪获刑20年,并处罚金305万元^^。
参与者以“帮信罪”追责,2023年徐某等4人团伙因取现涉案资金4万元被刑拘^^。
四、公众防范要点
警惕“高佣”话术:凡需、代操作转账的“兼职”均涉嫌违法^^。
核查手机异常软件:如发现Telegram、“蝙蝠”等加密通讯工具,应立即卸载并报警^^。
此类犯罪本质是为跨境黑产提供资金通道,公众应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避免因小利陷入刑事风险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fztzb.org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